劳动两重性的拼音、解释、组词

劳动两重性的简介:

láo dòng liǎng zhòng/chóng xìng
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前者形成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形成价值,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随着价值的实现而实现。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也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就会成为废物。认识劳动两重性,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AI解释

劳动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出自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它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即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把具体的原材料转化为产品)与抽象劳动(即将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还原为人类劳动的一般形态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二重性。

详细解释:

  1. 具体劳动:指工人以特定的形式、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直接生产活动,包括了技术、技能、工具和原材料等方面。
  2. 抽象劳动:是指工人提供了一般的人类劳动力,这种劳动被资本主义社会普遍认可并体现在商品的价值中。

具体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的是使用价值(即产品的实际效用),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在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

造句:

  1. 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每个工人都是在完成一项具体的组装任务,但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抽象劳动。
  2. 虽然我们生产的是各种具体的产品,但其实质上是在创造一种社会化的价值。
  3. 劳动两重性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不仅来源于具体劳动的结果,更在于这种劳动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必要时间。
  4. 每一件商品的制造过程,都体现了劳动两重性的原理——即通过具体和抽象两种形式来产生其价值。
  5.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的两重性不仅反映了他们工作的双重性质,还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本质。

分词解释

láo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2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3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4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6 姓。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zhòng,chó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2 程度深:~色。~病。~望。~创。3 价格高:~价收买。4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5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7 言行不轻率:慎~。自~。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