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的拼音、解释、组词

兰亭的简介:

lán tíng
1.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3.见"兰亭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地名兰渚,渚上有亭,称为「兰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注》:「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兰亭》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这篇散文以记叙性、描写性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们在浙江会稽山阴县附近的兰亭进行雅集的情景,并借由这些情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兰亭序》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佳作,也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以其行云流水般的笔势、洒脱不羁的风格闻名于世。

详细解释

  • 文风: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深沉。以自然景观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自然美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 内容结构:《兰亭序》共28行324字,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先描述了集会的时间(永和九年)、地点(山阴之兰亭),再描绘了当时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场景。最后借由景物抒发感慨,探讨生命的意义。
  • 艺术价值:《兰亭序》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书法艺术方面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造句

  1. 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引用《兰亭序》中的名言来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2. 在这次春游活动中,同学们围绕着兰亭遗址,吟诗作赋,犹如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东晋时代。
  3. 李先生醉心于书法艺术多年,在他的书斋里挂满了包括《兰亭序》在内的诸多名家作品复印件。
  4. 王师傅的行书作品笔力遒劲,颇有《兰亭序》中一派清丽洒脱之风。
  5. 每当读到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总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友情深深的眷恋之情。

分词解释

lán

1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2 古书上指“木兰”。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4 古同“斓”,斑斓。5 姓。

tíng

1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2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邮~。岗~。3 适中,均匀:~匀。4 正,当:~午(正午,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