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漏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出漏子的简介:

chū lòu zǐ
1. 出岔子又作“出漏子”。如:我早知道要出漏子。——老舍《龙须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闯祸、出错、发生变故。如:「又出漏子了,该如何是好?」也作「出楼子」、「出乱子」。

实际上,“出漏子”并非一个标准的词汇或词组,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汉语中,“出”和“漏子”可以组合起来用于特定场合或者特定的文学作品、诗词之中,但没有形成固定的意思。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出”一般有外出、发表、提出等含义;“漏子”在现代汉语里多指某种失误、疏忽或漏洞。因此,结合字面来推测,“出漏子”的意思可能是在某次行动中出现了疏忽或者失误。

但为了使解释更加贴近于语言实际使用的情况和语境,“出漏子”更可能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的用词,具体含义需要看上下文确定。这里尝试给出一个假设性的情境:在某些特定的诗歌、小说或戏曲等文艺作品中,“出漏子”可能是描述某种场景下出现了意外情况,例如某人的计划因为疏忽而未能按预期进行。

造句

  1. 小说中的张三原本精心策划了一次偷袭行动,但是由于马虎大意,在暗中出了一个“漏子”,最终使得整个计谋失败。
  2. 老王在准备公司年度汇报材料时,因为时间紧张,匆忙之下出了几个小错误,这可算是一个典型的“出漏子”的例子了。
  3. 在这次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计划出现了“漏子”,使得整个项目进度受到了影响。
  4. 小李在准备演讲稿时没有仔细校对,导致稿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错误,这也是一次典型的“出漏子”。
  5. 由于天气突变,原定的户外活动安排出了一个小小的“漏子”,不得不临时改为室内进行。

如果以上解释和造句未能准确反映您的需求或有其他特定语境,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精确地帮助您。

分词解释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lòu

1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2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3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4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5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