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诰的拼音、解释、组词
典诰的简介:
diǎn gào
1.《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1.《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典诰”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词汇,而是由“典”和“诰”两个字组合而成。理解这两个字各自的意思,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词组的意义。
-
“典”:在古文中,“典”的含义比较广泛,常指经典、典范或典礼等。它既可以指代经典的书籍文献,也可以泛指规范性文件或者仪式性活动。
-
“诰”:这个字通常指的是古代帝王颁布的命令文告或者是臣子对君主的进言书信。
结合以上分析,“典诰”这个词可能指的是具有典范性质或权威性的诏令、教诲,或是带有指导意义的言论。它更多地出现在文献史料中,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教化作用、规范行为准则的重要文书或言语。
以下是使用“典诰”的五个造句:
- 古代帝王通过撰写《尧典》这样的典诰来教导臣民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为了更好地教育后世子孙,先贤们撰写了大量充满智慧的典诰,如《周易传》中的卦辞爻象之义。
- 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通过撰写各类典诰文章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建议,起到了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
- 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以礼乐为教化手段,《诗经》、《书经》等经典作品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典诰”。
- 现代政府机关在制定政策时也会借鉴古代的智慧,撰写的文件有时也会被比喻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典诰”。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典诰”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上述解释和造句更多是基于古文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推测性的解读。
分词解释
典
diǎn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2 标准,法则:~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3 指典礼:盛~。大~。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