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立的拼音、解释、组词
册立的简介:
cè lì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3.犹任命。 4.支撑着站立。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3.犹任命。 4.支撑着站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制封立皇后、太子之礼称为「册立」。《三国演义》第二回:「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正遇著正德爷爷崩了,遗诏册立兴王。」
词语解释
册立
- 基本含义:册立是一种古代中国帝王或贵族正式确立某人的身份、地位的行为。通常指的是将某人正式册封为某种身份,如皇后、太子等。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下,“册立”多用于皇家和贵族家庭,是通过皇帝亲自颁发诏书并举行隆重仪式来进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仅意味着名义上的地位提升或改变,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实际利益调整。
- 现代使用:虽然“册立”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频繁使用,但作为一种古代文化词汇,仍可出现在一些古籍文献或是与历史相关的正式场合。
造句
- 唐太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决定册立一位新的皇后以增强其子嗣的合法性。
- 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多次通过“册立”来稳固她对朝廷的实际控制权。
- 这次仪式上,皇帝亲自为新科状元举行了册封礼,正式将他册立为翰林院官员之一。
- 古代的册立制度不仅是一种权力象征,也是巩固政治联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 在现代汉语中,“册立”虽较少使用,但当谈及古代文献或历史书籍时,则是准确描述当时宫廷活动的重要词汇。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