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新经济政策的简介:

xīn jīng jì/jǐ zhèng cè
苏联为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恢复和发展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1921-1936年间实行。主要内容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限度内存在和发展;发展商品货币关系;采取租让制,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通过合作社改造个体经济,将资本主义经济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 AI解释

新经济政策》,全称为“新经济政策(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New Economic Policy)”,是1921年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在列宁主义指导思想下实施的一项旨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未能有效应对国内战争后的饥荒和经济困境后提出,并最终替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详细解释

新经济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农业方面: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制度(通常称为“纳税后余粮”),农民可以自由销售剩余的农产品。
  2. 商业与工业:允许私人和合作社经营小规模工商业,并承认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市场的调节作用。
  3. 对外贸易:部分对外开放,引入外国资本,支持重要产业的发展。
  4. 国际交流:改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以获取技术和资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被认为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活运用,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它在短期内解决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并使苏联恢复了工业生产。

造句

  1. 在苏联历史中,新经济政策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更开放市场经济的一次重要转变。
  2. 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家参与商业活动,从而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发展。
  3. 列宁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4. 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在农业和工业领域迅速恢复了生产。
  5. 新经济政策为后来苏联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并影响了20世纪苏维埃社会的多个方面。

分词解释

xīn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3 不久以前,刚才:~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jì,jǐ

1 渡,过河:同舟共~。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3 补益:无~于事。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