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议局的拼音、解释、组词

咨议局的简介:

zī yì jú
清政府预备立宪时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1909年在各省设立。选派的议员多为地方官绅和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任期三年。该局只能提出建议供地方督抚采纳,不能监督地方行政。武昌起义时,许多咨议局曾策动独立。

  • AI解释

《咨议局》是晚清时期中国的一种政治组织,主要存在于1906年至1912年间。它是各省、直隶的地方议会性质机构,旨在为地方官员与民众之间提供沟通渠道,以促进民意的表达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详细解释

  • 设立目的:咨议局的成立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旨在推行“预备立宪”,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地方自治意识,增加政权透明度,减少社会矛盾。
  • 主要职能
  • 审议省级财政预算和决算;
  • 对本省行政事务提出建议意见;
  • 制定有利于地方发展的政策与方案等。

造句

  1. 清末新政期间,在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咨议局,成为民众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
  2. 张先生作为本地的知名人士,经常受邀出席地方咨询会议,为政府献计献策。
  3. 咨议局成立后,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影响公共事务了。
  4. 在改革进程中,通过建立咨议局来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5. 该省的咨议局近期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商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措施。

分词解释

1 商议,询问:~问。~访。~询。2 用于同级机关的一种公文:~文。3 叹气的声音:~嗟(a.叹息;b.赞叹)。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1 部分:~部。~麻(局部麻醉)。2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教育~。3 某些商店的名称:书~。4 棋盘:棋~。5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下了一~棋。6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时~。大~。~面。~势。7 弯曲。8 骗人的圈套:骗~。9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促。~限。10 人的器量:~量(liáng)。器~。~度(dù)。11 某些聚会:饭~。饮~。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