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胡的拼音、解释、组词

逆胡的简介:

nì hú
1.旧称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

  • AI解释

逆胡”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叛乱或背叛朝廷的异族势力,或者是指代这些力量的首领。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有一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这里的“胡”指的是当时与中原地区冲突不断的游牧民族,“逆胡”则特指这些敌对势力中叛逆或反抗朝廷的部分。

造句:

  1. 唐朝末年,各地群雄并起,其中不少是所谓的“逆胡”,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2. 这场战役是为了平定长期祸害边疆的“逆胡”而发起的,战争非常惨烈。
  3. 在文学作品中,“逆胡”常常被用作象征性词汇,指代叛乱或反抗正统力量的外来势力。
  4. 人们常用“逆胡”来比喻那些背叛国家、进行分裂活动的行为。
  5. 史书中记载了多次对抗“逆胡”的战役,反映了古代中国多民族交融中的复杂关系。

请注意,“逆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在使用时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语境来进行解释。

分词解释

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2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4 迎接:~旅(旅店)。5 预先:~料(预料)。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