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履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履的简介:
yí/wèi lǚ
1.典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申舟途经宋国,宋华元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杨伯峻注:"此时楚庄在路寝,古人在室内不穿鞋。屦即后代之履,今之鞋。闻申舟被杀,怒而起,起而走。不及纳屦。及者,送屦者追而及之也。"后以"遗履"指遇到愤怒之事,急忙外出处理而不及纳履。形容愤怒之极。 2.指遗弃之履。
1.典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申舟途经宋国,宋华元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杨伯峻注:"此时楚庄在路寝,古人在室内不穿鞋。屦即后代之履,今之鞋。闻申舟被杀,怒而起,起而走。不及纳屦。及者,送屦者追而及之也。"后以"遗履"指遇到愤怒之事,急忙外出处理而不及纳履。形容愤怒之极。 2.指遗弃之履。
- AI解释
词语“遗履”出自古代文献,其意为在行进或行走过程中不小心将鞋掉落。这通常用来形容匆忙或者粗心大意的行为状态。根据古典文献记载,“遗履”常用来比喻人因急切而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遗,丢失、遗忘;履,指鞋子。
- 引申义:在行进或行动过程中,不小心将鞋掉落。这里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丢失,更多的是强调因匆忙或疏忽所导致的意外情况。
- 古代典籍中,“遗履”常被用来比喻人做事时粗心大意、缺乏周全考虑的情况。
造句:
- 在那个重要的演讲前,他竟然遗履,找不到自己的鞋子,这件事成为了他演讲失误的一个小插曲。
- 遗履之事虽小,却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细心程度和做事情的态度。
- 小明在匆忙收拾东西准备出游时,不慎遗履,险些让他的出行计划受阻。
- 王教授因为太专注于研究而忘记了吃饭的时间,以至于遗履于实验室,这反映了他在学术探索上的专注与忘我精神。
- 遗履虽然是小事一桩,但在某些场合下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尴尬。
分词解释
遗
yí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履
lǚ
1 鞋:西装革~。削足适~。2 践踩,走过:~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任。~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薄冰(身临其境)。3 步伐:步~维艰。4 执行,实行:~行。~约。5 〔~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6 指领土:“赐我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