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笔头公的简介:

bǐ tóu gōng
1.笔公。

  • AI解释

笔头公》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拟人化的形象,它象征书写、文学创作或是记录事务。在中国民间故事和地方戏曲中常被提及。在一些地方性的语言或者俚语里,“笔头公”通常用来形容负责记载或撰写的人,具有一定的幽默色彩。

详细解释

  • 概念来源:“笔头”是指执笔写作的部分,而“公”在这里是对人的尊称,综合起来就是指负责书写、记录的那个人。
  •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笔头公”往往被赋予了守护文字和知识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文具名称的拟人化形象,更是对那些勤于笔耕、致力于记录历史、创作文学的人的一种赞美与尊重。

造句

  1. 小学课本上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笔头公与墨水瓶》,告诉我们写文章的重要性。
  2. 这个任务就交给笔头公小王吧,他是我们团队中最具写作经验的成员。
  3. 每次会议结束,笔头公都会迅速整理出详细的会议纪要,并发送给相关部门。
  4. 在传统戏剧《笔墨春秋》中,笔头公是一个关键角色,负责记录下所有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决策。
  5. 作为公司的首席笔头公,他不仅需要确保所有文件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还要保持文风优美。

这些句子展示了“笔头公”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