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拼音、解释、组词
等腰三角形的简介:
děng yāo sān jiǎo/jué xíng
1.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1.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 AI解释
《等腰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至少有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更具体地说,等腰三角形具有两个边长相等的特点,并且这两个相等的边通常被称为“腰”,而第三条不同的边则称为底边。此外,在等腰三角形中,与这两腰相对应的角也相等(即顶角和底角),这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以下是五个使用“等腰三角形”的造句:
- 课堂上,李老师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讲解几何图形——他拿起了一张纸,并沿着中线对折,使得两边完全重合,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等腰三角形。
- 设计师小王在规划公司标志时决定使用等腰三角形的设计元素,因为它不仅美观还能给人以平衡和谐的感觉。
- 在一次几何讨论课上,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给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顶角大小,能否求出它的高呢?”
- 小红通过学习得知,当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90度的角度时,它会变成一个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工程师在设计桥梁结构时考虑到了等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因此特意采用了这种形状来增强结构的安全性和强度。
分词解释
等
děng
1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平~。~于。~同。~值。~量齐观。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级。~次。~第。~而下之。4 特指台阶的级。5 种,类:这~事。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尔~。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地。8 候,待:~候。~待。9 待到:~我写完。10 同“戥”。
腰
yāo
1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板儿。~杆子。~背。~身。~肢。~围。2 东西的中段,中间:半山~。3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海~。4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裤~。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角
jiǎo,jué
1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鹿~。犄~。~质。2 形状像角的:菱~。皂~。3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成山~(在中国山东省)。4 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直~。~度。~钢。~尺。5 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落。6 额骨(俗称“额角”)。7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8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画~。号~。9 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先取两~酒来”。10 中国货币单位。1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12 量词。
形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