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牍主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牍主义的简介:

wén dú zhǔ yì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文牍主义(Wendulizhì)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通常用来指代一些官僚机构或组织中存在的过于依赖文件、文书处理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过分强调书面材料的制作与管理,而忽视了实际工作内容和决策过程的重要性。简而言之,文牍主义反映了一种形式主义倾向,即过度追求文档的完整性和程序上的合规性,而忽略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造句

  1. 在当前的公文中,应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文牍主义现象,注重实效,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警惕文牍主义,避免被繁琐的文件所束缚,专注于解决问题。
  3. 他批评公司内部存在严重的文牍主义倾向,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4. 这次会议强调要坚决反对文牍主义,鼓励员工多交流想法,少写报告。
  5. 为了纠正文牍主义的不良习惯,政府决定简化行政程序,优化审批流程,以便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文牍主义”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