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乱的拼音、解释、组词

攘乱的简介:

rǎng luàn
1.扰乱。

  • AI解释

词语“攘乱”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动词,主要用来描述采取措施来阻止、抑制或平息混乱、骚动的行为。其中,“攘”字有驱逐、排除之意;“乱”则指的是不秩序、动荡的状态。

详细解释

  1. 涵义: “攘乱”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消除社会上的纷争、骚乱或者任何导致公共秩序混乱的现象。
  2. 使用场合: 这个词多用于政治、军事或社会治理的语境中,表示维护社会稳定的行为。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稳定与秩序价值观念的高度重视。

造句

  1. 攘乱之事,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确保城市治安。
  2. 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是通过攘乱之策,才得以平息了战火纷争。
  3.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攘乱,使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4. 为了攘乱,他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日夜奔波于前线。
  5. 君主应当深谙攘乱之道,方能长久地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这些句子展现了“攘乱”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rǎng

1 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羊,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2 推,排斥:~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3 烦乱:~~(纷乱)。扰~。4 捋:~袂。~臂。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