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战国策的简介:
zhàn guó cè
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
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
- AI解释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是记录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书。它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而成,原名《国策》,后世称为《战国策》。
详细解释
-
出处与作者:据传,《战国策》最初是由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在口述基础上记录下来的,经过后来的学者补充和整理。刘向在西汉时期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编排,使其成为一部较为完整的书籍。
-
内容概述:《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的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料,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个人的故事。书中不仅有丰富的历史资料,还包含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和思想观点。
-
文体特点:《战国策》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穿插了大量的对话与辩论,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造句
- 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各国在政治上的激烈竞争,《战国策》中记录了这些争斗的故事。
- 《战国策》中的许多篇章都讲述了历史人物的智慧和谋略,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借鉴。
- 研究《战国策》,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形势以及各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 在古代战争中,军事家们常参考《战国策》中的策略来制定战术计划。
- 通过阅读《战国策》,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还能从中领悟到很多关于政治与智慧的道理。
以上是对《战国策》的解释和造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策
cè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