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浪荡子的简介:
làng dàng zǐ
1.行为放荡不检的青年。
1.行为放荡不检的青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贪恋玩乐,不务正业,行为不检点的人。如:「对于迷途知返的浪荡子,社会大众应该给予肯定。」
《浪荡子》这个词通常用来指那些不务正业、放纵自我,行为不检点的年轻人或男性。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荡”,有游荡和放任的意思,“子”则用来表示这种人是年轻一代的代表。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语也常常带有贬义,指那些过于追求个人享乐而忽视责任的人。
造句:
- 尽管他出身富裕家庭,但他却成了一个浪荡子,整天游手好闲。
- 我不希望你长大后成为一个浪荡子,我要你成为有用之才。
- 这些浪荡子经常聚在一起,谈论着他们想方设法逃避责任的生活方式。
- 他曾经是个浪荡子,但现在为了家庭和工作而努力改变自己。
- 父母对他的儿子深感失望,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成为一个浪荡子的倾向。
这些造句展示了“浪荡子”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同时传达了这个词所带有的负面含义。
分词解释
浪
làng
1 大波:波~。海~。巨~。风~。~涛。~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静。2 像波浪起伏的:麦~。声~。3 没有约束,放纵:放~。流~。~费。~迹。~人。孟~。
荡
dàng
1 清除,弄光:~平。扫~。~除。倾家~产。2 洗涤:洗~。涤~。~口(漱口)。3 摇动:摇~。~漾。~桨。4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逸。放~。浪~。~子。~妇。狂~。~检逾闲。5 四处走动:游~。逛~。6 广大平坦的样子:浩~。7 浅水湖:芦花~。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