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稾的拼音、解释、组词
疏稾的简介:
shū gǎo
1.见"疏稿"。
1.见"疏稿"。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疏藁”并非一个标准词汇,有可能是输入错误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指。根据字面理解,“疏”指的是疏通、条理化或详细说明等;“藁”通常指的是草或稻秆等。但结合在一起作为固定词组使用,并没有找到明确的解释。“疏稿”则是较为常见的词汇,指的是对稿件进行详细的修改和整理。
若我们基于“疏槁”的构词逻辑推测其可能含义,可以理解为对稿纸、书稿等内容进行细致的编辑或整理工作。例如,“疏稿”即指对文稿进行详细梳理,删减冗余内容,使得文章更加精炼条理清晰。“藁”在此处若特指某种草稿或材料,则可以考虑其意为处理或改进这些原始资料。
以下是使用“疏稿”的五个造句作为参考:
- 为了保证论文质量,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对稿件进行疏稿。
- 小王认真阅读了领导的讲话要点,并进行了详细的疏稿工作。
- 在这次会议上,张主任先进行了简短发言,随后疏稿了一份详尽的工作报告。
- 稿件撰写完成后还需要通过多次疏稿才能最终定稿。
- 为了保证会议纪要的质量,他花了半天时间对原始记录进行疏稿整理。
分词解释
疏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