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1904-1989)的拼音、解释、组词

陈伯达(1904-1989)的简介:

chén bó dá (1904-1989)
福建惠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7年到延安,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中央秘书处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红旗》杂志总编辑。“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因积极参与林彪反党集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3年被中共中央永远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1988年10月刑满释放。著有《中

  • AI解释

陈伯达(1904年7月23日—1989年6月19日),原名陈炳生,号伯达、伯达山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中共中央有过重要地位。

详细解释:

  1. 身份背景:陈伯达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
  2. 思想贡献:他不仅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3. 政治生涯:在抗日战争时期,陈伯达曾担任过中共重要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央各部门任职,并长期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造句:

  1. 在那段峥嵘岁月中,陈伯达同志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陈伯达在理论研究上的成就,“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1950年代初,陈伯达同志提出的某些经济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要政策参考的一部分。
  4. 即使后来因政治风波而退出了核心领导层,陈伯达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学术独立性,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思想遗产。
  5.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陈伯达同志的事迹始终激励着后来者不断追求真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分词解释

chén

1 排列,摆设:~列。~兵。2 述说:~述。~情。详~。~诉。~说。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6 姓。

bó,bǎi,bà

1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父。~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6 姓。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