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馆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夷馆的简介:
sì yí guǎn
1.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2.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1.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2.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 AI解释
《四夷馆》这一名称并非一个标准的历史术语或专有名词,而是根据其字面意义进行解读和推测。从字面上来看,“四夷”指的是中国古代周边非华夏民族聚居的地方,通常指北方的狄、东方的蛮、南方的夷、西方的戎。因此,“四夷馆”可能是古代朝廷中一个专门用于接待或处理来自这些地区的使臣或事务的机构或者官署。
详细解释:
- 四夷馆: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的“四夷馆”,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一个政府机构或是官员,负责处理与四夷(即非华夏民族)有关的政治、文化往来事宜。这一名称可能见于某些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用来象征或比喻某种功能。
造句:
- 在古代朝堂之上,设有专门的四夷馆来接待四方使臣。
- 四夷馆内收藏了大量关于周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文字记载与图片资料。
- 天子下令,在京城增设四夷馆,以加强对外交流。
- 诗人杜甫曾有诗云:“不辞山路远,四夷馆可留。”描述他愿意远离家乡,为了国家利益前往四夷馆工作的情景。
- 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张骞,曾因卓越的外交才能,在四夷馆任职多年。
请注意,“四夷馆”这一名称在历史文献中并不常见,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四夷”概念进行的推测。如果你有具体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需要参考,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读。
分词解释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夷
yí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
馆
guǎn
1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旅~。~舍。2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领事~。3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照相~。4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博物~。文化~。~藏。5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