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尔干都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奴尔干都司的简介:

nú ěr gān/gàn dū/dōu sī
“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代设于东北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1409年于黑龙江口附近的奴尔干城建立,派有驻兵,中央政府经常遣官员至此巡视。

  • AI解释

奴尔干都司》是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一个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管辖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的军事、行政事务。该名称出自满语“奴儿干”之音译,意为黑龙江下游的“卫城”。其设立标志着明朝政府对东北边疆的直接统治。

详细解释

  • 设立背景:明成祖朱棣时期,为加强北部边防和控制东北地区,朝廷派遣将领在该区域驻扎,并逐步建立起奴尔干都司
  • 管辖范围:包括今黑龙江、吉林大部分以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其管辖下的行政单位称为“卫”、“所”,下辖多个土司或部族。
  • 军事与政治职能:不仅负责边防,还管理当地民族关系和经济活动。

造句

  1. 奴尔干都司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 奴尔干都司管辖之下,许多土著部落被纳入国家行政体系之中。
  3. 明朝政府通过奴尔干都司加强了与当地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4. 奴尔干都司的设立促进了黑龙江下游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
  5. 通过对奴尔干都司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朝在东北边疆的治理策略。

分词解释

1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隶。~婢(男女奴仆)。~颜婢膝。~性。2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役。~使。3 使人甘受奴役地:~化。

ěr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2 如此:偶~。不过~~。3 那,其(指时间):~时。~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gān,gà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燥。~柴。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饼~。豆腐~。10 枯竭,尽净,空虚:~尽。~杯。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着急。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我又~了他一顿。14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15 〔~将(jiàng)〕古剑名。16 姓。

dū,dōu

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4 总:~为一集。5 居:“~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