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如流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谏如流的简介:

nà jiàn rú liú
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 AI解释

《纳谏如流》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原文为“纳谏若流”,形容君主能够迅速地听取并采纳臣下的正确意见,就像流水般自然顺畅。其中,“纳”是指接受、接纳;“谏”指的是进言劝戒或批评。“如流”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种接纳过程的高效与快捷。

成语解释:

  • 含义:形容君主或领导者能够迅速且无阻碍地接受和采纳有益的意见或建议,表现出了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 典故:历史上,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曾多次听取并采纳了臣下的意见,因此有“纳谏如流”的美誉。这体现了他治理国家时的开放心态。

造句:

  1. 老板总是能够迅速地接受员工的意见,这种“纳谏如流”的态度使得团队合作更加高效。
  2. 在这次决策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出的建议都被领导迅速采纳了,真是典型的“纳谏如流”。
  3. 这位领导人非常重视民意,能快速响应民众的诉求并作出调整,这正是“纳谏如流”的表现。
  4. 作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员,他总是能够迅速且公正地接纳同事们的合理建议,这种开放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5. 在这次改革中,政策制定者们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快速作出了响应和调整,真正体现了“纳谏如流”的精神。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纳谏如流”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团队合作、企业管理乃至社会变革等多个方面。

分词解释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