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的拼音、解释、组词

干戈的简介:

gān/gàn gē
泛指武器,比喻战争:~四起ㄧ大动~ㄧ化~为玉帛。

  • AI解释

干戈》这个词通常用于古代文学中,用来形容战争或战事。它来源于中国古典文献《诗经·小雅·采薇》,具体出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但在这个语境中,并没有直接使用“干戈”一词,不过它在后世的文学与典故里经常作为战争或冲突的象征。

干戈”一词源于古代兵器,“干”是盾牌,“戈”是一种长柄武器。后来,“干戈”被引申为战争、争端的意思。它可以指代激烈的对抗状态或和平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同时也暗含了对战事结束、恢复和平的希望。

造句

  1. 自从两国停火之后,边疆上的“干戈”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2. 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着干戈化为玉帛的日子。
  3. 历史上无数次的“干戈”,最终都以和平共处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4. 平时保持警惕,一旦有战事,可以迅速进入“干戈”状态。
  5. 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干戈重燃,这才是长久之计。

这些句子展示了“干戈”的几种不同用法和应用场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gān,gà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燥。~柴。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饼~。豆腐~。10 枯竭,尽净,空虚:~尽。~杯。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着急。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我又~了他一顿。14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15 〔~将(jiàng)〕古剑名。16 姓。

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