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哩扑剌的拼音、解释、组词

扑哩扑剌的简介:

pū li/lǐ/lī pū là/lá
1.象声词。形容物体连续落地声。

  • AI解释

词语“扑哩扑剌”通常用于形容声音或者动作的状态,它的发音和描述对象比较独特。在不同的地方或方言中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但大体上,“扑哩扑剌”可以理解为描述一种清脆、短促的声音或是轻快的动作。

详细解释

  • 音韵美:这个词主要用来描绘某种声音的特性,比如敲打物体时产生的清脆响声。
  • 情境描写:也可以形容某个动作给人的感觉,如水珠滴落、树叶摇动等场景中产生的声响或视觉效果。
  • 情感色彩:在某些语境下,“扑哩扑剌”能带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造句

  1. 雨后的清晨,小河里发出“扑哩扑剌”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乐章。
  2. 在花园的小径上走着走着,一阵“扑哩扑剌”的声响从树丛中传来,原来是几片落叶飘落在水面上。
  3. 每当夜晚来临,庭院里的池塘里就会响起阵阵“扑哩扑剌”,那是青蛙们在欢快地鸣叫。
  4. 轻轻一碰窗边的铃铛,顿时发出清脆悦耳的“扑哩扑剌”声,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5. 妈妈做的汤圆在锅里滚来滚去,“扑哩扑剌”的声音和着香气一起涌进鼻腔,勾起了家的记忆。

分词解释

1 轻打,拍:~粉。~蝇。~打。2 击拂的用具:粉~。3 冲:~灭。~救。4 相搏击:相~。~跌。5 跌倒:~地。6 伏:~在桌上看书。7 杖,戒尺,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

li,lǐ,lī

1 助词,义同“呢”。2 助词,义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