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的拼音、解释、组词

拄笏的简介:

zhǔ hù
1.见"拄笏看山"。

  • AI解释

拄笏》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源自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典故。在古代文化中,“拄笏”特指古人一种站立时手持笏板(用于记事或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工具)的姿态。这个词汇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古人的风度或是对某人的赞美。

详细解释

  • :古人在朝廷上常用的记事版,通常由象牙、玉、竹等材料制成。
  • 拄笏:原指古代官员在站立时手持笏板的姿势。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说法,用来形容古人端庄自持、风度翩翩的形象。

造句

  1.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士大夫形象时,常常用“拄笏”一词来表达其儒雅的气质和高洁的情操:“他手执玉笏,神情肃穆,仿佛与世无争。”

  2. 表达对古代先贤风范的敬仰之情时可用“拄笏”,如:“自古以来,多少士子效仿古人,手持玉笏,以示对圣贤之道的尊崇。”

  3. 描述某个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可以使用“拄笏”来形容其儒雅风采:“他手执象牙笏板,步伐从容,尽显君子之风。”

  4. 在描述古代官场礼仪时,“拄笏”也可以用于描绘当时的庄重仪式感:“每当臣子觐见君王之时,均需手持玉笏,以示忠诚与尊敬之情。”

  5. 用来形容现代人学习古代文化精神时的庄重态度:“尽管时代已变,我们仍可效仿古人‘拄笏’之姿,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尚情操。”

分词解释

zhǔ

1 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着拐棍走。2 讽刺,驳倒:“(云)既论难,连~五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