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阳(1938- )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叔阳(1938- )的简介:
sū shū yáng (1938- )
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著有话剧剧本《丹心谱》,电影剧本《春雨潇潇》、《夕照街》,传记《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长篇小说《故土》等。
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著有话剧剧本《丹心谱》,电影剧本《春雨潇潇》、《夕照街》,传记《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长篇小说《故土》等。
- AI解释
苏叔阳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编剧,生于1938年。他的作品涵盖了戏剧、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尤其在历史题材和儿童文学方面有显著成就。苏叔阳的作品常常融入深刻的人文关怀与民族精神,深受读者喜爱。
详细解释
- 生平:苏叔阳出生于河北省容城县,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 创作特色:
- 历史题材作品中,他擅长通过历史事件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性光辉。
- 教育题材作品注重儿童成长与教育的重要性。
- 文字风格平实而又充满情感。
造句
- 苏叔阳的《丹凤眼》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 在这次文学研讨会上,苏叔阳深情回忆了自己创作历史题材作品的心路历程。
- 教育部长特别强调要学习苏叔阳的作品,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 苏叔阳先生的新作《成长的记忆》讲述了他童年时期的经历,给人以启发。
- 作为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和教育家,苏叔阳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上。
分词解释
苏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叔
shū
1 兄弟排行次序第三:伯、仲、~、季。2 父亲的弟弟,亦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父。大~。3 丈夫的弟弟:小~子。~嫂。4 拾:“九月~苴”。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