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蝌子的简介:

kē zǐ
〈方〉蝌蚪:蛤蟆~。

  • AI解释

关于“蝌子”一词,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在正式文本和规范语言中很少出现。不过,根据其形体结构推测,“蝌子”可能是对某种生物或物体的非正式称呼或者方言表达,更可能的是,“蝌子”是“蝌蚪”的简化形式或是口语化的叫法。蝌蚪是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幼年的形态,在水中生活,经历变态发育后变成成体。

详细解释

  • 蝌(kē):指两栖类动物的幼年阶段。
  • 子(zǐ):在某些方言或非正式场合中,用于对事物进行通俗化、口语化的称呼。

造句

  1. 春天来了,池塘里的蝌子开始忙碌地游泳。
  2. 小朋友们喜欢观察那群活泼的蝌子在水中嬉戏的样子。
  3.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模仿蝌子的生存环境来保护它们。
  4. 爷爷给我讲了关于蝌子变成青蛙的故事,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5. 妈妈买回一盆养着蝌子的小鱼缸,放在客厅里让家里充满生机。

以上句子是基于“蝌子”作为“蝌蚪”的非正式称呼而构建的示例。在实际使用中,更标准的说法应为“蝌蚪”。

分词解释

1 〔~蚪〕蛙或蟾蜍的幼体,黑色,身体椭圆,有长尾,生活在水中,最后变成蛙或蟾蜍。亦称“活东”。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