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狂子的简介:
kuáng zǐ
1.狂妄无礼的人。
1.狂妄无礼的人。
- AI解释
词语“狂子”通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生动、形象的说法。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且意义相对具体,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一、基本释义
- 行为举止过于放纵的男性:这个用法强调的是某个男性的行为表现非常不拘小节或过分自由,甚至有些鲁莽或者缺乏约束。
- 比喻性格豪迈、不拘小节的人:在这一层面上,“狂子”更倾向于赞美那些性格豁达、敢做敢为的人物。
二、造句示例
-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李白乃一狂子也,饮酒赋诗,豪情万丈。”这句话是说李白是一个行为举止放荡不羁的人。
- “若非张三乃是当朝名将之子,早被众人目为狂子矣。”此句意指如果不是张三是某个著名将领的儿子,人们早就称他为一个行事轻率、不守规矩的青年了。
- 《红楼梦》中也有类似描述:“宝玉素来豪爽,常被人误以为是狂子。”这句话说明贾宝玉性格豪迈、不受拘束,因此有时候会被误解。
- “古人云:‘狂者进取’。周公便是这样一个狂子,在动荡的时代里,他仍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这里“狂子”用于褒扬那些勇于探索、敢于行动的人。
- 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也会有人用“狂子”来描述某个人物:“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被视为一个狂子,但正是这种性格让他脱颖而出。”
这些句子展示了“狂子”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与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狂子”的使用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或主观评价,并非所有的“狂子”都具有负面含义,有时也用来赞扬某人的独特个性和行为方式。
分词解释
狂
kuáng
1 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犬。疯~。癫~。发~。~人。2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妄(极端自高自大)。~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乱。~野。~躁。~恣。~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3 气势猛烈,超出常度:~风。~飙。~热。力挽~澜。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