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的拼音、解释、组词
犯罪构成的简介:
fàn zuì gòu chéng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一般条件。包括:(1)犯罪客体,即受刑事法律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2)犯罪的客观要件,即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3)犯罪主体,即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即行为出于故意或过失。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分析犯罪构成,可以区别罪与非罪、这种罪与那种罪,正确适用刑罚。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一般条件。包括:(1)犯罪客体,即受刑事法律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2)犯罪的客观要件,即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3)犯罪主体,即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即行为出于故意或过失。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分析犯罪构成,可以区别罪与非罪、这种罪与那种罪,正确适用刑罚。
- AI解释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犯罪者为成立某一罪名必须具备的行为、主体、客体和主观方面的要件。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犯罪行为。其中:
- 行为:即实施的客观违法事实。
- 主体:指的是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或单位。
- 客体:是刑法保护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 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了解《犯罪构成》对于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犯罪,以及在具体案件中确定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使用“犯罪构成”这个概念的五个造句:
- 在分析某一起诈骗案时,我们需要根据犯罪构成来明确各个证据指向的行为、主体及其主观意图。
- 依据犯罪构成理论,在讨论故意伤害罪时,不仅需要证明嫌疑人实施了暴力行为(行为),还需要确认该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身体权(客体)以及嫌疑人具有伤害的意图(主观方面)。
- 法官在审理盗窃案件时,首先必须审查被告是否具备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否有偷盗动机等犯罪构成要件。
- 对于网络诈骗案的侦破与定性,除了获取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之外,还需进一步核实其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和对受害者财产造成实际损害的事实,这些都是犯罪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探讨贪污贿赂案件时,需从多个角度验证嫌疑人是否符合受贿罪或职务侵占罪等特定犯罪的犯罪构成要求。
分词解释
犯
fàn
1 抵触,违反:~规。~法。~罪。~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讳。2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人。罪~。3 侵害,进攻:侵~。秋毫无~。4 触发,发作:~病。~愁。~疑。5 做错事情:~错误。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
构
gòu
1 结成,组合,造:~造。~思。~图。虚~。~筑。~想。2 作品:佳~。3 落叶乔木,叶卵形,花淡绿色。木材可制器具,皮为造纸原料。
成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