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斧的拼音、解释、组词

破斧的简介:

pò fǔ
1.《诗.豳风》篇名。赞美周公平定管﹑蔡﹑商﹑奄四国的叛乱,伐罪救民。《诗.豳风.破斧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后用作赞美朝廷用兵平乱之典。 2.夏后氏孔甲所作歌名。孔甲因其养子被斧断足,感而赋《破斧》之歌。事见《吕氏春秋.音初》。

  • AI解释

破斧》一词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惯用语,而是可能来源于历史典故或者特定情境中的词汇。在古代中国,“破斧”通常指的是在战斗中将用于格挡和攻击的兵器——即斧头——故意损坏或打碎。这种行为往往象征着战士们在极端情况下为了胜利不惜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详细解释

  • 含义:这个词语更多是比喻性使用,强调的是不畏艰难、拼死一战的精神。
  • 出处与背景:“破斧”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中的一种精神状态。例如,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描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虽然这里并没有直接提到“破斧”,但它体现了战士们在战前准备和团结一致的精神。

造句

  1. 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士兵们纷纷将手中的武器砸碎,以示决心背水一战。
  2. 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他们选择破釜沉舟,不再退让半步。
  3. 科研团队决定要攻克技术难关,他们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连实验用的工具都可能“破斧”。
  4. 面对对手的挑衅,李华坚定了要打破现状的决心,他像古代战士一样将“斧头”打碎,表明自己无所畏惧。
  5. 为了突破市场瓶颈,公司决定采用一种非常规的战略,这被比喻为“破釜沉舟”,即放弃常规手段,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请注意,“破斧”的实际使用和意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在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作为一种象征性表达。

分词解释

1 碎,不完整: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2 分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土。3 使损坏:~坏。~损。4 超出:~例。~格。5 花费,耗费:~费。~财。~产。6 打败,打垮:~阵。~门。攻~。7 揭穿:~案。~译。~获。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