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而若静的拼音、解释、组词

动而若静的简介:

dòng ér ruò jìng
动:行动;若:象。行动却象静止一样。指军队或某种事情虽已行动,由于隐蔽等原因,使人感到象没有行动一样。

  • AI解释

动而若静》是一个成语,出自于《庄子·田子方》,用来形容表面上看起来在动态变化中的一种静谧状态或内在稳定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虽然表面活动频繁、充满活力,但实际上其内部结构或状态保持了平衡与和谐。

详细解释

  • :表示外部的活动、变化。
  • :好像、仿佛。
  • :形容相对稳定、平和的状态。

该成语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通过不刻意的行动就能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动而若静”也常用来描述某种情境或现象,在表面看似纷繁复杂中其实蕴含着一种平静和谐的内在秩序。

造句

  1. 这个城市虽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夜晚到来时却能呈现出一种“动而若静”的氛围。
  2. 尽管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整个团队依然保持了“动而若静”状态,继续高效运作。
  3.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虽然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材料,但最终完成的作品则展现了“动而若静”的美感。
  4. 他表面上总是在忙忙碌碌地处理各种事务,实际上内心却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宁静与平衡,“动而若静”是他应对复杂生活的一种智慧方式。
  5.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双方观点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但最终讨论结束时却留给人们一种“动而若静”的深刻印象。

这些例子展示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突显了它所表达的表面动态与内在平和之间的对比。

分词解释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jìng

1 停止的,与“动”相对:~止。~态。~物。平~。风平浪~。2 没有声音:安~。寂~。僻~。冷~。肃~。~悄悄。~穆。~谧。~默。~观。~听。3 安详,闲雅:~心。~坐。4 古同“净”,清洁。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