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瘟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瘟使的简介:

wǔ wēn shǐ
1.亦称"五瘟神"。 2.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传说中散播疾病的五个使者。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各执杓罐、剑与剑袋、扇、锤、火壶,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也称为「五瘟使者」、「五瘟神」。

五瘟使》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一种说法,与疾病、瘟疫相关。在传统的观念中,“五瘟”指的是五种导致疾病的恶鬼或邪神,而“使”字则意味着他们可以被派遣到人间,带来疾疫。这个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对疾病的恐惧和缺乏科学认知的时代背景。

详细解释

  • 五瘟:通常指五种不同的疾病,具体所指可能因地区和时代的不同有所差异。在民间信仰中,这五种疾病往往与五个方向(东、南、西、北、中)或者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一个元素相联系。
  • 使:意味着这些“瘟”可以被“派遣”,即它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从天上降临人间,引起疾病或瘟疫。

造句

  1. 古代的医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五瘟使的说法,虽然现在看来这更多是一种迷信观念。
  2. 在民间故事中,五瘟使常常被描述成可以变化形态、带来各种疾病的妖怪。
  3.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了,但一些人仍然相信五瘟会使人间产生疾病和灾难。
  4. 五瘟使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反映了古人对于疾病的恐惧和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方式。
  5. 每年春节的时候,有的地方还会举行仪式来驱赶五瘟使,以祈求新的一年里没有疾病。

这些句子旨在展现“五瘟使”这一概念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并通过现代视角进行解读。请注意,“五瘟使”的说法并不属于科学或医学范畴,而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应被当作真去看待和处理健康问题。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wēn

1 中医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疫。~病。~疹。2 指戏曲沉闷乏味:这场戏唱~了。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