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絶脰的拼音、解释、组词

举鼎絶脰的简介:

jǔ dǐng jué dòu
1.见"举鼎絶膑"。

  • AI解释

《举鼎绝脰》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词汇,似乎是对两个成语“举鼎”和“断脰”的结合。我将分别解析这两个成语,并提供示例来帮助理解。

  1. 举鼎:这个词语源于古代的一种传说故事。据传,大禹治水时,曾有一块被称为“神鼎”的巨石,其重若千钧,能够轻易举起者方为英雄。因此,“举鼎”通常比喻力能扛鼎的大力士或有超人之力的人。

  2. 断脰:此词与忠诚和牺牲有关。古代有一种说法是,在古战场中,为了表示对君主或国家的忠贞不渝,臣子们可能会自愿割舍自己的喉部(脰),以示誓死效忠的决心。“斷脰”表达了极高的忠诚度和为国捐躯的精神。

结合这两个成语的特点,可以想象《举鼎绝脰》可能形容的是一个既有超人之力又有至高无上的忠诚的人。接下来提供五个造句来帮助理解:

  1. 英雄事迹:在古代战场中,他不仅展现了非凡的武力——“举鼎”,还展示了极高的忠贞——“断脰”。这种既有力又忠诚的形象令人钦佩。

  2. 文学创作灵感:在这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里,主人公被塑造成一个能够举起巨石(代表“举鼎”)同时为了保护国家愿意牺牲自己生命(象征“断脰”的精神)的英雄形象。

  3. 戏剧情节设定:在一部关于古代战争的戏剧中,主角通过举鼎展示了自己的力量,而在关键时刻为拯救国家牺牲自己,体现了“断脰”的忠诚。

  4. 表彰英雄人物:一位真正的英雄不仅拥有超人的能力(如能举起重物),更有愿意为了正义事业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象征着“断脰”)。

  5. 描述历史故事:在讲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或勇将的故事时,往往也会用到这样的词汇来概括他们的事迹——既有非凡的武艺,也有至高无上的忠诚。

请注意,《举鼎绝脰》并非正式词语,在日常或文学创作中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含义是否符合语境。

分词解释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