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乡土文学的简介:
xiāng tǔ wén xué
1.以反映某一地区生活为主要内容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
1.以反映某一地区生活为主要内容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带有地方色彩的文学作品。如描写纯朴的乡土人物、乡土故事及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作品皆是。
《乡土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或创作类型,主要特征是描绘和反映农村社会、自然风光以及农民的生活和情感。这种文学通常充满浓厚的地方色彩与乡情乡韵,强调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来表现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详细解释
- 背景基础:乡土文学的兴起往往根植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特别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时,作家们开始注重挖掘和描绘农村的生活状态。
- 主题内容:其内容广泛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习俗、农村人际关系以及土地与人的情感联系等。
- 风格特点:语言上多采用地方方言或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表达,场景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朴实。
造句
- 这位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乡土情结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
-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农村的四季更迭,勾勒出一幅幅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画卷。
- 由于长时间深入乡村调研,他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了如指掌,为写作乡土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读着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仿佛能闻到那片土地上特有的清新和宁静。
- 这些作品不仅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故事,更是传承了一种精神——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分词解释
乡
xiāng
1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村。穷~僻壤。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故~。~井。~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党(乡里)。~试。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土
tǔ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