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明的拼音、解释、组词

丧明的简介:

sāng/sàng míng
1.眼睛失明。语出《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眼睛失明。《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

丧明》一词,在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天色未明时不幸去世,即在黑暗或黎明前去世。这个词更多是一种文学上的表达,很少用于现代日常对话中。它源自古代文人的悲叹之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解释:

  • 丧: 指失去。
  • 明: 通常指日光,引申为光明或清醒的状态,在这里特指白天或是明亮的时光。

这个词语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于描绘一种悲痛、怀念的情感氛围。例如,当一位诗人或文人不幸早逝,其亲人或朋友感叹他没有看到天明,就用“丧明”来表达遗憾之情。

造句:

  1. 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曾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主题,而若其早年便离世,则可称作"卒于丧明之悲"。
  2.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在他们英年早逝之时,世人皆哀叹其“死于丧明”,留下无尽遗憾。
  3.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她写下许多悼念之作,《声声慢》中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正表达了她在失去伴侣后的深切悲痛,“若他能长守光明之日,何至于丧明而逝”。
  4. 诗坛才子杜牧英年早逝,世人感叹:“其才华虽高,却因早夭而死于丧明。”
  5. 在古代文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年在黎明前突然去世,被描述为“未及见日明”,即“死于丧明”。

请注意,“丧明”一词更多用于文学或古文中以表达一种情感或情境,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分词解释

sāng,sàng

1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事。~礼。~亡。~假(jià)。~乱。治~。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