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马的拼音、解释、组词
叩马的简介:
kòu mǎ
1.勒住马。叩,通"扣"。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
1.勒住马。叩,通"扣"。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拉住马,不使前进。《史记.卷六一.伯夷传》:「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也作「扣马」。
《叩马》通常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表达意见或申诉的方式,主要指的是在皇帝车驾停驻的地方下马,向皇帝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请求或申诉。这种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意义,通常用于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或者为民众的冤屈进行申辩。
详细解释:
- 叩马:在古代中国,当有重要的政事需要向皇帝进谏时,臣子会选择在皇帝车驾驻停之处下马,然后以徒步的方式继续前行直至觐见皇帝。这一行为体现了臣子对君主的尊敬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希望能够直接面对面地表达意见的决心。
- 历史背景:这种做法多见于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汉代以后,在处理重大事务或解决官员、百姓之间矛盾时较为常见。
造句:
- 叩马直谏是古时臣子向君主进言的一种传统方式,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
- 在那个朝代,许多忠诚的大臣为了国事不惜叩马请愿,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和支持。
- 这位官员以叩马来表达他对新政策的看法,希望能引起朝廷重视并有所调整。
- 他决定亲自叩马向皇帝申诉自己的冤屈,期望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
- 叩马进谏在古代政治中极为重要,很多重要的决策就是在这种直接对话中产生的。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叩马”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含义和社会价值。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