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于尽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归于尽的简介:
tóng guī yú jìn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同毁灭或死亡。语出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玉石俱焚」
2. 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据《全唐文.卷三九三.独孤及》引)昨日经过,遽成畴昔,何变化之速,乃至于是!视不及瞬,言不及息,呜呼元君,今已返于机。夫彭祖1>、殇子2>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达生者3>不为叹。公齿发未老,官途方半,相视而笑,冀前路各有所展。岂图间阔数日,而死生间之。 〔注解〕 (1) 彭祖:古长寿之人,相传活了八百岁。 (2) 殇子:未成年而死之人。 (3) 达生者:通达生命的人。
3. 独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唐代散文家。独孤及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以儒家典籍为治学方向,长于议论,强调立范诫世,不以词藻华丽取胜。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独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举了彭祖与殇子为例。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殇子则是未成年而死之人,两人活著的时间虽然差距甚大,最后却都必须归于死亡。因此在通达生命的智者看来,死亡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不需要为此感到叹息。后来「同归于尽」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一同毁灭或死亡。
1. 同赴毁灭或一起走向死亡。如:「你这个做法无异是和对方同归于尽。」《崇祯本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到头来同归于尽,著甚要紧!」《通俗常言疏证.死丧.同归于尽》引《病玉缘剧》:「倘有一毫防备不周,势必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这个成语出自汉语,其意思是形容双方或多方一起毁灭、失败或者陷入同一境地。常用来描述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各方为了阻止对方获胜而选择共同毁灭或失败的情况。
详细解释:
- 含义:表示参与方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共同面临败亡的局面。
- 用法:多用于形容激烈对抗双方或者多方为了某种目的或原则,最终导致共同失败或毁灭的情景。
- 情感色彩:通常具有负面的色彩和悲剧性。
造句:
- 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敌人与我们的军队同归于尽,双方都未能取得胜利。
- 为了防止被敌方渗透,两军约定如果一方受到攻击,则共同采取行动,使双方同归于尽。
- 面对这场不可调和的冲突,我们只能选择同归于尽,以阻止任何一方获得胜利。
- 这个计划太冒险了,实施起来可能导致我们公司与竞争对手一同走向破产,真是同归于尽啊。
- 在这次灾难中,幸存者们为了避免更大的危险,决定集体撤离,最终和救援队伍一起在风暴中同归于尽。
这些例子展示了成语《同归于尽》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分词解释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归
guī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2 还给:~还。物~原主。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6 结局:~宿(sù)。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9 自首。
于
yú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尽
jìn,jǐn
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