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烘的拼音、解释、组词
冬烘的简介:
dōng hōng
(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含讽刺意):~先生 ㄧ头脑~。
(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含讽刺意):~先生 ㄧ头脑~。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糊涂、迂腐。唐朝郑薰主持考试,误以为颜标是颜真卿的后代,把他取为状元。当时有人作诗嘲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后世多用来嘲笑古代私塾老师,或不明事理、不识世务的书呆子。【例】事已至此,他还不知变通,真是个冬烘先生。
1. 糊涂、迂腐。唐郑薰主持考试,误以为颜标是鲁公(颜真卿)的后代,把他取为状元。当时有人作诗嘲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见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误放》。后多用来嘲笑古代私塾老师,或不明事理、不识世务的书呆子。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冬烘》,这是一个汉语词汇,来源于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知识陈旧、思想僵化、见识浅陋的人或者事物。这个词在现代使用时多带有贬义或讽刺意味。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冬烘”一词中,“冬”指的是冬天的寒冷,“烘”则有熏暖的意思,合在一起常用来形容人像冬天需要被温暖一样,内心冷淡且显得笨拙、迟钝。
-
引申意义: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那些缺乏创新精神和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或文人学士。他们在传统知识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却不具备应对新时代挑战的能力。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固守旧例而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或技术,或者是因为他们对当前社会的不适应。
造句
- 他总是用老一套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真让人觉得他是典型的“冬烘”。
- 那些死抱着古董不放的人,都是所谓的“冬烘”,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 这篇文章充满了迂腐的理论,读起来就像在跟一个“冬烘”对话一样乏味无趣。
- 尽管外面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依然坚持着那种过时的看法,简直像一个地道的“冬烘”。
- 我们的团队需要新的血液来打破这种僵局,“冬烘”的思想观念必须被彻底改变。
请注意,在日常交流中应谨慎使用此类词语,因为它们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