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济的拼音、解释、组词

养济的简介:

yǎng jì/jǐ
1.供养周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调养病体。如:「她已辞去工作,打算长时间待在乡下养济。」

2. 奉养。如:「养济父母」。

3. 救济。如:「在富裕的社会中,仍有不少低收入者,需要靠社会救助制度的养济。」宋.钱公辅〈义田记〉:「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养济》一词通常出现在古文或特定文献中,它主要由“养”和“济”两个字组成。“养”指的是保养、养育的意思;“济”则有救济、救助之意。将这两个意义结合在一起,“养济”通常指的是一种通过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来维持生活或提供必要的照顾的状态或者行为。

不过,在古代文献中,具体语境不同,“养济”的含义也会有所差异。较为常见的解释是:

  1. 社会福利:指的是政府或其他组织为民众提供的生活保障和救助措施。
  2. 养老院、救济所等机构:指专门用于收容和照料孤寡老人或贫困者的地方。

基于上述背景,以下是五个使用“养济”的造句例子(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汉语习惯,这里将“养济”理解为一种广义上的社会福利概念):

  1.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养济事业的发展,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对于实现全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养济’精神的体现。
  3. 社区组织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临时性的经济援助或生活支持,这也是社会的一种‘养济’行为。
  4. 企业也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养老、助残等公益事业中来,展现企业的‘养济’情怀。
  5.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应当迅速行动起来,为灾民提供紧急援助与长期支持,这不仅是‘养济’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请注意,“养济”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上述翻译和造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其含义而进行的灵活应用。

分词解释

yǎng

1 抚育,供给生活品:~育。赡~。抚~。~家。2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花。~殖。3 生育,生小孩儿。4 抚养的(非亲生的):~子。~父。~母。5 教育,训练:培~。教~。6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病。~心。~性。休~。营~。~精蓄锐。7 保护修补:~路。

jì,jǐ

1 渡,过河:同舟共~。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3 补益:无~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