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经暮史的拼音、解释、组词

朝经暮史的简介:

zhāo jīng mù shǐ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早上读经书,晚上读史书。形容勤奋不辍的钻研学问。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真个此人朝经暮史,昼览夜习,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孤本元明杂剧˙孟母三移˙楔子:虽然是居蓬荜苫茅茨,你若是朝经暮史,那其间须有个称心时。

1. 早上读经书,晚上读史书。形容勤奋不辍的钻研学问。《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真个此人朝经暮史,昼览夜习,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孤本元明杂剧.孟母三移.楔子》:「虽然是居蓬荜苫茅茨,你若是朝经暮史,那其间须有个称心时。」

词语《朝经暮史》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勤于阅读经典和历史书籍。其字面意思为每天早晨研读儒家经典,夜晚则细读各类历史文献。

详细解释: - 朝:早晨。 - 经:古代的儒家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 - 暮:傍晚、晚上。 - 史:指史书或历史书籍。

这个成语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执着追求的精神状态。它强调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习传统智慧,体现了非常严谨且自律的学习态度。

造句:

  1. 自幼便立志成为文人雅士的他,总是坚持“朝经暮史”,最终成为了学识渊博的学者。
  2.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小李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阅读经典著作和历史文献,践行着“朝经暮史”的精神。
  3. 这位图书馆管理员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各类书籍,正是一代又一代人“朝经暮史”精神的真实写照。
  4. 朝经暮史”的努力使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学者。
  5. 他不仅精通文学和历史知识,还十分重视对经典的深入研究,“朝经暮史”是他日常学习生活的写照。

分词解释

zhāo,cháo

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今~。明~。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1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2 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