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语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语的简介:

mín yǔ/yù
1.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 AI解释

实际上,“民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特定情境下或者某个特定领域使用的一个词语。因此,在进行解释之前,我们需要推测一下可能的含义。

可能的解释:

  1. 民间语言:指在民众中流传的语言、方言或口语表达。
  2. 民语文学:一种以普通百姓生活为题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的作品。
  3. 民意表达:指的是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政府或者相关事务的意见和看法的表达。

造句:

  1. 民间语言
  2. 村里的老一辈们习惯使用民语来交流,这些方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 民语文学
  4. 这本小说以民语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5. 民意表达
  6. 政府为了更好地了解民众意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民语形式的反馈信息。
  7. 民间语言
  8. 作为一名研究民俗文化的学者,他专注于记录和保护各种民语。
  9. 民语表达
  10. 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用民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展现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如果“民语”一词指的是特定含义或来自某个特定的文化背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