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故推辞的拼音、解释、组词
借故推辞的简介:
jiè gù tuī cí
借:假托;故:借口。找借口推托别人的请求。
借:假托;故:借口。找借口推托别人的请求。
- AI解释
《借故推辞》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描述某人在面对某个请求或任务时,不是直接拒绝,而是找借口或者理由来拖延、避免承担相应责任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批评和否定的色彩。
详细解释:
- 借:利用。
- 故:原因,理由。
- 推辞:以某种理由为由拒绝接受或表示不愿意做某事。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面对应当完成的任务时,不是直接说出“不”字,而是找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回避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甚至带有逃避色彩。
造句:
- 他每次被邀请参加公司的重要会议都借故推辞了,其实只是因为自己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
- 小李总是借故推辞去完成那些需要加班的任务,这让他的同事非常不满。
- 在团队项目中,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自己的责任,这让他在同事眼中成了一个不靠谱的人。
- 会议主持人发现老王经常借故推辞参加活动,他决定私下和老王谈谈,了解背后的原因。
- 虽然生病了,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这与那些总找借口、借故推辞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借故推辞》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来描述一个人面对责任或任务时的不当行为。
分词解释
借
jiè
1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阅。~账。~据。~条。2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钱给人。3 假托:~口。~端。~故。~代。~景。~喻。~题发挥。4 依靠:凭~。~势。
故
gù
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2 原因:缘~。原~。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5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6 死亡(指人):~去。病~。7 所以,因此:~此。~而。8 古同“顾”,反而。
推
tuī
1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车。~搡。~拿。~倒。~敲。顺水~舟。2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头。~土。3 使事情开展:~广。~行(xíng )。~动。~销。4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及。~究。~导。~论。~测。~事。5 往后挪动(时间上):~延。~移。6 辞让,脱卸:~让。~却。~委。~辞。7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许。~重(zhòng )。~举。~崇。8 让出,献出:~恩。~心置腹。
辞
cí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