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的拼音、解释、组词
偏安的简介:
piān ān
谓王朝不能统一全国而苟安于一方:偏安一隅|偏安小朝廷|汉贼不两立,王也不偏安。
谓王朝不能统一全国而苟安于一方:偏安一隅|偏安小朝廷|汉贼不两立,王也不偏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失去原有的统治地区,而偏处苟安于部分领土。【例】东晋因北方的胡族入侵而偏安江左。
1. 封建王朝失去中原地区而偏处于部分领土,称为「偏安」。《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偏安》一词在汉语中多用来形容国家、政权或某一区域因为某种原因而长期处于相对稳定但不被广泛认可的状态,通常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险要,或者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战略。这个词有时也用于比喻某人或某个群体为了短期的安宁或利益而不愿意改变现状,追求更广阔的发展。
详细解释
- 词源与历史背景:“偏安”一词最早见于《晋书·桓温传》,指晋朝后期,在北方被匈奴、羯等少数民族侵扰的情况下,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虽有长江天险和战略纵深可以作为防御线,但其领土仅限于江南地区,政治上缺乏中央集权的完整性。后来,“偏安”一词常用来形容一个政权或群体虽然暂时避免了外患,但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 用法:这个词语既可以用于描述国家、政治集团也可以用于个人或者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的特定群体。
造句
- 由于长期的内忧外患,该国最终选择了偏安一隅的战略,虽暂时保全了政权,但失去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一些人认为采取偏安心态来暂时解决燃眉之急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 他决定不再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而是选择偏安于当前较为稳定的事业,以确保家庭生活的稳定。
-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该团队开始倾向于采用偏安策略,即在现有市场中深耕细作,而不是冒险扩张进入新的领域。
- 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曾在面临外来侵略时选择了偏安,这反映了当时决策者们对现实形势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请注意,“偏安”一词虽然含有负面色彩,但其使用情境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含义也会有所差异。
分词解释
偏
piān
1 歪,不在中间:~斜。~离。~旁。~僻。~远。~锋(a.书法上指用毛笔时笔锋斜出的笔势;b.泛指做文章从侧面着手的方法)。不~不倚。2 不全面,不正确:~爱。~见。~激。~狭。~执。~废。~颇。~听~信。3 与愿望、预料或一般情况不相同:~~。~巧。4 谦辞,向人称自己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