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敌的拼音、解释、组词

假想敌的简介:

jiǎ/jià xiǎng dí
军事演习时所设想的敌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施行政策或达到某种目标,在心中所假设的敌对势力。

《假想敌》一词通常用于军事、战略或心理战术领域,指的是在实际中并不存在或者并不重要的敌人,但为了训练士兵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战斗意志或者是为了测试防御系统而虚构出来的对手。在更广泛的语境下,也可以用来指代一种假设的情况或目标,尽管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明确的敌对关系。

详细解释

  • 军事应用:假想敌主要用于军事演习中,通过设定具体的对抗对象来提高部队在面对真实威胁时的反应速度和战斗效率。
  • 心理训练:对于士兵来说,假想敌可以用来增强其面对未知情况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实际战场上的压力。
  • 战略模拟:企业或组织也可以使用假想敌来进行市场分析、竞争策略制定等。

造句

  1. 在这次演习中,蓝军扮演了假想敌角色,以检验红军的作战能力和战术水平。
  2. 假想敌训练是新兵入伍时的重要一环,通过模拟各种战斗场景来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3. 虽然没有明确的外部威胁,公司内部仍然设有假想敌系统来应对可能的风险。
  4. 在网络安全领域,黑客组织会定期发起假想攻击,以测试企业防御系统的有效性。
  5. 为了更好地备战未来的可能冲突,军事专家设计了一系列假想敌方案,供高级指挥官参考和决策。

分词解释

jiǎ,jià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xiǎng

1 动脑筋,思索:感~。思~。~法。~象(配置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入非非。异~天开。幻~。2 推测,认为:~必。~见(由推想而知道)。~来(表示只是根据推测,不敢完全肯定)。~当然(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不堪设~。3 希望,打算:休~。理~。~望。妄~。4 怀念,惦记:~念。朝思暮~。5 像:云~衣裳花~容。

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3 抵挡:寡不~众。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