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腊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腊的简介:

fú là/xī
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

2. 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晋.潘岳〈闲居赋〉:「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伏腊》是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的一种称呼,它并非一个单一的特定节日名称,而是泛指一年中的春祭(伏)和秋祭(腊)。其中“伏”通常指的是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已日,也称为伏日或伏节,是古人用来庆祝夏季收获的节日;而“腊”则是指农历十二月的祭祀活动,也是古代民间年终大祭的日子。

详细解释

  • :伏日祭祀在夏历(阴历)中选择在六月初一后的第一个己日举行。此时正值夏季最热时期,古人认为这是丰收的好兆头,因此会举办庆祝和感恩的仪式。

  • :腊祭则通常安排在冬至之后的一个月左右进行,即农历十二月。这时人们会在年终总结一年的收获,并向祖先和神灵献祭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两个节日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他们通过这些活动表达感激之情并祈求好运。

造句

  1. 古代民间在伏日和腊月都有庆祝伏腊的传统,以此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2. 据史书记载,伏腊节不仅是祭祀之日,还是人们聚会、娱乐的重要时刻。
  3. 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传统的伏腊习俗,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4. 伏日时分,农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农作物丰收,同时也祈求来年的好收成。
  5. 对于现代人而言,虽然已经不再有严格的伏腊节日设定,但其蕴含的感恩与团结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理解伏腊节的文化意义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là,xī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