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口籍的简介:

kǒu jí
1.名籍;户口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册、户籍。《续汉书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乃献地图、编口籍、修职贡、上吏员。」

词语《口籍》的详细解释

口籍(kǒu j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它与传统的“户籍”不同,指的是以人口为主要登记对象、记载人口信息的册籍或档案。在历史上,“口籍”的主要用途是了解和统计人口数量、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便于税收、征兵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特点: 1. 人口为中心:重点记录的是个人的基本情况。 2. 详细分类:通常会按照家庭、血缘关系或者职业进行分类登记。 3. 便于统计:便于统治者掌握人口动态,实施有效的社会治理。 4. 资料来源口籍的形成往往依赖于更广泛的户籍制度和各种行政记录。

造句

  1. 宋朝实行严格的口籍管理,以确保国家能够准确地进行赋税征收。
  2. 口籍不仅是政府了解人口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资料。
  3. 在元代,由于战争频繁,朝廷对于口籍的登记尤为严谨,以便更好地控制人口流动。
  4.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对口籍进行了细致地管理与更新。
  5. 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口籍档案,现代历史学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这些造句展示了“口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1 书,书册:古~。书~。经~。典~。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3 登记:~没(mò)。~吏民。4 征收:~田。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