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经三史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经三史的简介:

jiǔ jīng sān shǐ
泛指古代典籍。

  • AI解释

九经三史》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一部分,"九经"和"三史"的称谓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通常来说,“九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而“三史”则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九经"的定义有所不同,也有学者认为它指的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即去掉“孝经”,增补了"孟子"。而"三史"通常指的是《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这种分类法强调了儒家经典和历史文献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承方式。《九经》注重思想道德与礼仪规范,《三史》则侧重于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的记载。

以下是五个使用“九经三史”的造句:

  1. 他家藏书丰富,其中就有全套的《九经三史》,这可是研究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
  2.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必须熟读和精通《九经三史》,以备随时作答。
  3. 学者们在讨论某项问题时,常引用《九经》中的经典教义或是《三史》中的历史事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4.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他特意学习了“九经三史”,并结合其他相关典籍进行研究。
  5. 教师在讲述某段历史时提到,“这段故事出自《三史》,是真实发生过的。”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