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板荡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原板荡的简介:

zhōng yuán bǎn dàng
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本《诗经》篇名,内容指周厉王昏淫无道。常用以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国家动荡不安,十分危急。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

1. 比喻国家动荡不安,十分危急。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

词语《中原板荡》详解

中原板荡”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社会混乱的情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主要描述的是在某一时期内,中央政权衰弱或者受到威胁时,整个中原地区出现的动乱和混乱的局面。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文是:“夫君子之居丧,未有章也;今则不然,君死于外,而以生礼处之,非其尊者有常行,故曰‘板荡’。”

这里,“板”指的是不平直,比喻局势不稳定;“荡”指动荡、混乱。所以“中原板荡”原意是指在周朝中期,由于政权衰微,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的状态。

现代意义

到了现代,“中原板荡”的使用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了,不仅限于历史背景下的解释,而是用来形容任何地区或国家在特定时期内发生的动荡局势。通常带有感叹、忧虑的色彩。

造句

  1. 这次中东地区的冲突再次让人们意识到“中原板荡”所带来的不安和恐惧。
  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地方出现的问题可能会迅速波及到整个区域乃至更广阔的范围,“中原板荡”的局面随时可能再现。
  3.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仿佛经历了“中原板荡”一般。
  4. 专家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原板荡”的风险不容忽视,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以求稳定发展。
  5.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政府应当未雨绸缪,采取措施预防“中原板荡”的发生。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中原板荡”不仅能够描述历史上动荡的社会状况,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对不确定因素的担忧与警惕。

分词解释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yuán

1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2 本来:~样。~型。~址。~主。3 谅解,宽容:~宥。~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5 同“ 塬 ”。

bǎn

1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子。木~。~上钉钉。2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鼓~。一字一~。荒腔走~。3 不灵活,少变化:死~。呆~。4 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着脸。5 见“老”字“老板”。

dàng

1 清除,弄光:~平。扫~。~除。倾家~产。2 洗涤:洗~。涤~。~口(漱口)。3 摇动:摇~。~漾。~桨。4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逸。放~。浪~。~子。~妇。狂~。~检逾闲。5 四处走动:游~。逛~。6 广大平坦的样子:浩~。7 浅水湖: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