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的拼音、解释、组词

昭君怨的简介:

zhāo jūn yuàn
1.琴曲名。相传为汉王昭君嫁于匈奴后所作。 2.词牌名。又名《一痕沙》﹑《宴西园》。宋张元干有《昭君怨》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曲名。为古琴曲。描述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全曲的曲调性甚强,乐句整齐,节奏规律,有歌舞曲的特征。

2. 词牌名。属双调。为叙述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也称为「洛妃怨」、「一痕沙」、「宴西园」。

昭君怨》并非一个单一的词汇或术语,而是一个词牌名。词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格式名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昭君怨》就是用来指代一种特定形式和风格的词作。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该词牌是以西汉时期出使匈奴的王昭君为题材而创制的,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王昭君故事的情感抒发。
  • 特点与格式
  • 昭君怨》属于小令词牌,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阙),每片四句,总共八句。
  • 上片第二句和下片第二句通常为七字,其余各句均为五字或六字。
  • 字数较少,形式精炼,以描绘情景、表达情感为主。

示例造句

  1. 昭君怨别汉宫春,泪眼望归人。
  2. 故乡山水如故梦,昭君怨中添离恨。
  3. 万里江山入画图,昭君怨里说愁绪。
  4. 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引申)
  5. 青冢埋香人未识,昭君怨里诉衷肠。

请注意,《昭君怨》作为一种词牌名,并不直接用于日常对话或表达具体情感时。上述造句是基于《昭君怨》的词牌特点进行的艺术化表达和创作延伸,目的在于展示其格式结构及可能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zhāo

1 光明:~明。~~(➊明亮的样子,如“日月~~”;➋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2 明显,显著:~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yuàn

1 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声载道。2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抱~。~言。任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