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三窟的拼音、解释、组词
兔三窟的简介:
1."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狡兔三窟」。见「狡兔三窟」条。
2. 此处所列为「狡兔三窟」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齐策四》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1>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2>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3>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4>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5>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6>,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7>黄金千斤,文车8>二驷,服剑9>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10>,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注解〕 (1) 孟尝君:战国时齐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齐,封于薛,孟尝君为其称号;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2) 顾:回首、回头看。 (3) 市:买。 (4) 高枕而卧:形容身心安适,无忧无虑。见「高枕无忧」。 (5) 放:免职不任用。 (6) 三反:三次往返。 (7) 赍:音ㄐ|,带著。 (8) 文车:绘有文彩的车。 (9) 服剑:佩剑。 (10) 不祥:不善。
3. 此处所列为「狡兔三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战国时,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在齐国孟尝君门下作食客。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债,但是他不但没把钱要回来,反而把债券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泽,对孟尝君十分感激,冯谖等于帮孟尝君买了「义」回来。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官职,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热烈的欢迎,孟尝君这才了解冯谖的用心。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藏身的洞窟,在紧急的时候就可以逃过猎人的追捕,免于一死。但是你现在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无忧,我会再帮你寻找另外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如果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梁国一定能国富兵强。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连续请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齐王得知梁国一直派人来请孟尝君,连忙也派人请孟尝君重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请求,把先王传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并且兴建宗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当宗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成,从此以后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狡兔三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
《兔三窟》中的“兔”指的是兔子,“三窟”原意为三个洞穴,这里的用法是形容词,用来比喻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安全的位置。整个成语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或者事物有多种避难所或者多个可以依靠的手段。
成语释义
- 出处:《战国策·齐策》中有“狡兔三窟”的记载。
- 解释:“狡兔三窟”指狡猾的兔子准备了三个洞穴来藏身,比喻人或事物有多种避难所或多个可以依靠的手段。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某种事物拥有多种策略、多种备选方案。
造句
- 因为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多,所以公司做了多种预案,就像狡兔三窟一样。
- 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时,多储备几个后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有“兔三窟”的安全感。
- 这个公司的经营策略十分灵活,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在国际市场也有多个销售渠道,可谓是“狡兔三窟”。
- 他为了不被发现,准备了多个藏身之处,简直就是“兔三窟”的活生生例子。
-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我们不能孤注一掷,要准备好几套应对方案,才不会出现“无处可逃,无计可施”的局面。
注意事项
使用时要注意成语的语境和对象。通常用于描述策略多样、准备充分等情况,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视具体情境而定。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