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的拼音、解释、组词

冀州的简介:

jì zhōu
1.古九州之一。 2.指今陕西和山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山东西北和河北东南部地区。 3.自汉至清行政区划名。汉武帝时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大致为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端和河南省北端。后代辖境渐小﹐治所亦迁移不一。 4.古代称中原地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2. 古时泛指中原地区。《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冀州》是古代中国地理划分中的一个州名,主要指的是现在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及周边。在不同朝代,《冀州》所辖的具体范围有所不同。到了汉代时,《冀州》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北、山东以及山西南部一带。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冀州》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其地理位置和管辖区域随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
  2. 范围变化
  3. 西汉时期,《冀州》主要位于今河北省大部及山东省北部的部分地区。
  4. 东汉末年曹操定都许昌(今河南许昌)后,为了便于军事管理和社会治理,《冀州》的管辖范围扩展至今日山东南部的一部分和山西东南部的一小部分。
  5. 文化与行政区划:《冀州》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历史上重要的行政区划单元之一。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见到有关《冀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

造句

  1. 在东汉时期,曹操曾担任《冀州》牧,成功地统一了该地区的局势。
  2. 古代文人常以“冀州”为背景创作诗歌,如曹植的《杂诗七首·其一》中就有提到:“北上惟《冀州》,南下止楚门。”
  3. 《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占据《冀州》”,描述了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4. 在古代,《冀州》是文人士子梦寐以求的治国之地,许多贤才都梦想着在这样的地方施展才华。
  5. 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常提及《冀州》,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中就有“我想:希望本不是一件坏事;恰如《冀州》之于大地”。这里的引用更是一种隐喻,将理想之地与现实中的冀望相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冀州》并非一个现代存在的实体区域,以上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在古代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方式。

分词解释

1 希望:~求(希望得到)。~幸。~望。~希。2 中国河北省的别称。3 姓。

zhōu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