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今文尚书的简介:

jīn wén shàng shū
1.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汉初伏生所传,口授鼌错以汉隶书写。二十九篇。古尚书因遭秦焚书而亡佚,而鼌错以汉隶所写成的《尚书》,因有别于《古尚书》,故称为《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今文尚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儒家五经之一的一部分。它与《古文尚书》相对应,《今文尚书》所依据的是汉代流传下来的文本,并且被认为是由当时的儒生们直接书写和传授的版本。

详细解释

  1. 内容:《今文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部分历史文献。它主要记载了古代帝王的一些重要决策、命令以及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2. 形成背景:该书成形于汉武帝时期,经过多次整理和修改,最终确定了现存的文本形式。
  3. 文字特点:“今文”指的是用当时的通用文字(即隶书或楷书等)所写的版本,与之相对的是“古文”,后者使用的是秦统一前的文字样式。

造句

  1. 孔子后人整理的《今文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2. 在课堂上学习《今文尚书》时,同学们发现它包含了很多关于古代政治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3. 要深入理解古代儒家思想,就必须首先研读《今文尚书》这样的经典著作。
  4.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今文尚书》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网络上公开发布以供学者们研究。
  5. 汉代著名的经学家董仲舒对《今文尚书》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其注释中引入了许多哲学观点,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发展。

分词解释

jīn

1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shàng

1 还(hái ),仍然:~小。~未。~不可知。2 尊崇,注重:~武。~贤(①崇尚贤人;②《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3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时~。4 矜夸,自负:自~其功。5 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6 庶几,差不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7 姓。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